郁郁葱葱201406

关于行礼那些事

上下级之间日常交往,并不一定需要跪拜,更多时候是长揖

一、二司

  • 按照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的说法

除去巡抚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,在地方官中,布政使和按察使(合称二司)地位相对高,“只有谒吏部、都察院时,才庭参有跪。而至于朝房私第,及驿传迎送,则为长揖而已。内阁大臣虽尊贵,无跪礼”

【二司只有去吏部和都察院庭参时才行跪礼,在其他场合只需要长揖即可,即使见到阁臣也不用跪(对内阁无跪礼这个说法不准确,后面细说)】

注:

庭参: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,按礼谒见长官。文职北面跪拜,长官立受;武职北面跪叩,自宣衔名,长官坐受。

【又是赤裸裸的文武差异】

布政使和按察使:布政使是管一省行政和财赋的,从二品,相当于省长;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政法wei书ji或者分管司法的副省长,正三品。ps:巡抚相当于省wei书ji,也是从二品(如果同时挂侍郎衔就是正二品),但地位高于布政使,是一省一把手。

【二司就是1566里郑何那对的官职】

圭圭黑料虽迟但到:老张回乡奔丧,去的路上所经省份,三司(布政使、按察使、都指挥使)皆出数百里外以谒,下跪者十之六七,也有人不跪。到返程时,老张派人事先通知:本阁部所过之地,二司相见,俱照见部礼(跪礼),于是无人敢不跪。

【老张不至于这么闲吧,他返程时间这么紧,还去看了病重的老高,哪有心情】

  • 按照《玉堂荟记》里的说法

总兵及两司进内阁,俱报门(自报官职姓名)行跪礼。王弇州云:两司于中堂无跪礼,岂未之亲见耶?夫阁体隆重乃尔,何事不可为?

【总兵和二司进入内阁,需要跪拜自报官职,王世贞说二司不需要跪内阁是不对的。此书作者是崇祯时期的翰林,说法也有可信度。我感觉可能两人都没错,二司在外面的场合不需跪内阁,但进内阁办事时需要跪】


二、检查地方的推官和言官

旧时,对于从异地来检查工作的推官或言官(品级和县令基本相同),本地县令与之行平礼。后来,本地县令要对他们行跪礼。即便不是来检查的,只是顺便过境,接待他们也要下跪。

【突然想到言官尚且如此,翰林岂不更嚣张?老张年轻时出去旅游或者回乡摸鱼,想必地方官都会好好接待吧】

  

三、吏部尚书到内阁

吏部尚书进内阁,必须要等门吏跪着代为禀报,称某官觐见,然后得入。这时阁臣出阁,至花台两人相揖,站着讲完话后离开,“无入阁就坐之礼”。

【好神奇的礼节,莫名觉得好傲娇】


四、内阁和翰林

一般来讲,翰林院被看成内阁的一部分,所以翰林被认为是内阁的属官。

翰林进内阁,讲读学士以下,至阁外,报门而入,中庭而揖,俨然属礼。

【讲读学士以下,需要自报姓名官职,进入后在庭院里作揖】

旧例,管诰敕则官虽讲读而下,不报门,先入揖毕,过东,各官方报门入楫。

【管诰敕的翰林,虽然品级在讲读学士以下,但可以不需报门就进入,然后长揖】


五、内阁和太子属官

宫坊(太子的属官,比如詹事、春坊之类的)入阁内,平揖送出,自尚书以下皆同。但送出相让,有过屏不过屏之异。

【应该是出于对太子属官的尊重?过屏是指过不过屏风吗?】

然出阁时,阁臣让尚书先行,侍郎不让,盖从来阁臣皆尚书街,故不让侍郎耳。今以侍郎入阁者尽多,而不让侍郎,可乎?

【送客时谁先走也有讲究,官员们真的能记得住这这么多礼仪细节吗


总结一下:高级京官、翰林官见上级是不需要跪的。高级地方官在进内阁、吏部、都察院时需要跪,其他时候不需要。州县地方官不仅要跪上级,有时还要跪官衔并不比自己高,但身份特殊的官员。

评论(43)

热度(146)

  1. 共1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