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郁葱葱201406

明朝社会生活(二)

以下内容出自陈宝良的《明代社会生活史》

  • 翰林内部礼仪

      翰林官见院中前辈,需“矩步偻躬”。遇到宴饮聚会,没有前辈的邀帖,都逡巡不敢前去。有一位翰林院小吏,因小事冒犯了前辈,就被笞责三十,而所谓的前辈,却不过是一名庶吉士。翰林官职至坊局,体面就更为威严,一有闲暇,就发单帖邀请馆中新进,相合就称知己。

【突然联想到思密达那边的前后辈文化(不是)翰林前辈高中玄邀请馆中新进,相合就……😋😋

  • 六部座次

      六部属官之间也会因为座次争体面。按照常例,六部的排列顺序,当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但后来礼部由于清贵,又主持会试,就压居户部之前,以至每每发生争执。再到后来,兵部也想压居户部之上。

【兵部抖起来是因为连续几届尚书都是圭圭铁杆吗2333】

  而倒数两位的工部和刑部也相互不服,工部后来也压了刑部一头。

【因为要给道长修宫殿?】

  • 日常拜访上司

      新上任的官员需要上门拜见部院大臣,但规定“在宅则拜,不在宅只须投帖,即上马不得守候良久”。

【为什么不能等?】

  每当朔望(初一和十五),在北京做官的门生,都必须到师门投刺拜望。

【定期到老师家打卡请安2333】

  • 地方士绅社交

      对于在家赋闲或者致仕的前官员,如果他是进士出身,那么是可以平等的和当地巡抚、巡按这种高官交际的。如果是出身举人,但做过京官或者比较体面的官职,也可以与巡抚、巡按交际。其余人没有资格。

【所以说当时还是秀才的小圭能被巡抚顾璘引为座上宾才这么轰动吧】

  凡是科举出身的地方绅士,无论官职尊卑都可以与府、县官交际,府、县官均需答拜。贡生、监生出身并曾入仕的地方绅士,府、县官只需用名帖致意即可。

  按照旧例,本地士绅设席宴请知府,举人、贡生等均不得出席。举人、监生、贡生、生员谒见官长或遇到大的礼节,必须穿公服。平时交际,或会见武官,只需穿便服,而武官反而要穿公服迎接。

【可怜的武官……】

  地方绅士吃了官司,前往公堂,穿着服装应与庶民相同。

【不准摆资历】

  回乡丁忧的乡绅,谒见当地官员,或者见宾客,必是麻冠丧服,桥伞都用白布。

【如果圭圭真的回乡丁忧,那见客时都要一身孝啊】

  作为几朝元老,退休在家的徐老师处事就很谦恭,在接见上门拜访的门生时,会出二门迎接。交谈时,如果临时有事离开,会对客人说:“我告假一进。”

【徐老师真的越活越超脱了,老绵羊了】

  • 地方生员的待遇

      在庶民百姓眼里,秀才是读书识礼之人,因而普遍得到尊敬。“闾阎父老、昏聩小民同席聚饮,恣其笑谈。见一秀才至,则敛容息口,惟秀才之容止是观,惟秀才之言语是听。若一秀才行于市,两巷人无不注目视之。”又如,在山西,妓女在道中见人,一律举手称“拜”。见秀才,则不敢称拜,而是称“磕头”。

【秀才社会地位这么高……以后不吐槽张文明了】



评论(45)

热度(61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