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郁葱葱201406

荆州府志里的《张文忠公遗事》

作者:宋学洙(清初翰林)

  世祖章皇帝谕木陈和尚曰:“明相张居正当主少国疑之日,乾纲若不独擅,天下事便成道傍筑舍。”大哉王言,直逼九十八年议权臣者睁眼矣!

【顺治恨多尔衮,倒是很理解老张,有点神奇。这大概就是同为少年天子,小摆和他的差距吧】

  惟功高祸大,解者绝少(老张功高,树大招风)俗人传讹,曰高新郑搆之也。尝考新郑罢相,固在江陵壬申柄政之初,而新郑捐馆,实在江陵戊寅葬亲之岁。江陵壬午薨时,新郑亡已五年矣。安得谓甲申之难,发于新郑耶?(有无知的人说,张家遭难是高拱推动的。根本毫无逻辑,甲申家难时,高拱都去世五年了)

【先不说《病榻遗言》的问世时间,就算真是倒张期间问世的,也不可能成为直接推手,毕竟那时候万历也同样讨厌老高,倒张时老高自己都跟着一起挨骂呢2333】

  又尝读江陵寿高公六旬文,周召夹辅之谊,期于同奖王室,而一时水火之由,文献皆无确据,江陵岂不耻匿怨而友者哉?(读老张给老高的六十寿序,被他俩的情谊所感动,他俩交恶决裂的始末,文献说法不一,并没有实锤)

【作者:谁说我家哥哥背刺了?你有证据吗】

  比读文忠全集卒业,方知任怨绝交,莫非砥砺名教,而忠义大节,亦于斯提其大纲,谨备记之(读过太岳集,才知道他的忠义和不易)

【看过太岳文集的人,不可能不爱上他(振声)】

  其搆新郑也,救徐文贞也(高张拱交恶,本质是因为徐阶)文贞为江陵馆师,又拜相之荐师也。考江陵拜相谢文贞时,文贞面嘱之曰:“国家之事,一以奉托。”(徐阶对老张有师生之谊和提携之恩,据说老张入阁时,徐阶对他以国事相托)则安知非虑新郑之搆也已,而托其相庇乎?(作者认为徐阶此举,也有顾忌老高,期望将来老张可以庇护徐家的目的)高公再相,徐果受陷,三子被逐,拟破其家。文忠用智用愚,阴持四载。徐公之狱未即成,而穆宗宴驾,故江陵乘机罢高公相,而予徐公以安,所谓国士之报也(后来徐家果然被高拱追杀,全赖圭圭撒娇卖萌百般调停,才延缓了事态发展,坚持到隆庆去世,徐家全身而退,这都是为了报答徐老师的恩情)江陵岂不爱新郑者,权其师友之轻重,遂不能置身于两厚(张居正怎会不爱高拱?但两边感情有轻重,只能辜负一边)观《答应天巡抚朱东园》、《答松江兵宪蔡春台》、《答河南巡抚梁鸣泉》、《答奉常徐云岩》、《答徐仰斋》,当是时,江陵想亦有泪从肠落者矣(看了老张为徐家之事奔波的信件,相信他心里也很苦)

【“江陵岂不爱新郑者”这句话太言情了2333原来大家都嗑徐高张修罗场吗。作者:他是爱你的,但他更爱老徐】

  戊寅归葬,过新郑,晤高公于病中。还朝,再晤高公,许身任其后事。观《答张操江书》、《答司马王鉴川》、《答参军高梅庵》、《答司马曹傅川》、《与河南周巡抚》,据此,则文忠与高公,何尝不全始全终哉?而天下口实两家近百年,岂不大谬哉!(老张归乡途中两次看望高拱,又有这些书信为证,高张之间怎么不算he呢?无知之人总是阴谋论他俩,大错特错!!)

【“何尝不全始全终哉”,说得好!作者:谁都不许说我的cp离婚了,高张就是坠吼的】

  况修怨虽士大夫常事,断无覆人宗祀之毒心,而必如是者,宦戚之为耳……(人在朝堂,结怨很正常,但对张家抄家灭族这么狠毒,都是宦官和外戚的锅)

【作者认为张家的灾祸,是因为老张严格约束宦官和外戚,得罪了某些宦官和李、王两家外戚。这纯粹是替皇帝和倒张的文官们遮掩啦,毕竟封建社会,不能说皇帝和清流有错,甩给太监和外戚最zz正确】

  予犹有疑于张凤磐(作者把怀疑的矛头对准张四维)方文忠归葬之先,辽东长定报捷,内称出边二百余里,斩首四百三十,我之损伤,止于一卒……文忠疑系杀降冒功,行该镇覆勘……比及文忠南归,庙堂径行题叙,且请优厚之旨,胁文忠家中拟票……虽迫于圣旨之不敢异同,终怪政府、本兵,扶同欺冒,故还朝之后,核勘愈力……据此一事,政府、本兵之体面扫地矣(万历六年老张回乡期间那次杀降冒功,在圭圭力主之下被查清,让张四维他们颜面尽失)体面失,则饮憾必多,故吕公即乞骸于是年,张公忍耻于政府五载。江陵殁而公当国,坐视其祸而不相救,莫非此一物据胸中而未化也?(后来张家遭难,说不定就是张四维心存芥蒂蓄意报复)

【说起这个也是好笑,圭圭远隔千里都能看出事情不对,这群伴食在内阁里愣是看不出来,闹出这么大的笑话,还怪老张不给面子】

  今者读书论世,推测始终,确然见造冰者,外戚也,换日者,中官也,闪烁其间者,凤磬二三公,彼呶呶者,只鹰犬耳(作者总结:倒张的主力是宦官和外戚,以及张四维等几个人,其余的都只是马仔而已)故两宫圣母,不闻传矜宥之旨(所以太后们没有申救张家)

【太监&外戚:冤枉,我何德何能啊】

  神宗宿三十七年之怨,非惟新郑无此党,缙绅宁有此力两哉!全书俱在,愿尚论者备考焉(太岳文集里关于那些争议的书信俱在,看过后足以证明老张的清白,希望那些还在非议他的人去看看)虽然,江陵薨于壬午六月,祸发于甲申初夏,迟久与波,亦想见江陵之瑕X不易摘,而公道只在人心,欲遽泯者难也。

【这篇文章的作者迷弟属性爆棚,宛如粉丝给爱豆写的辟谣长文2333】


另外,文末附的这段话更加有意思:

  “此篇载康熙府志、乾隆县志,均删去凤磐一段,兹从公后裔时传家藏写本录出(这篇文章中有关张四维的部分,在康熙、乾隆的地方志里均被删去,全文是从作者家藏中抄出的)考明史,四维为政,与公所荐王篆、曾省吾等交恶,而礼部君血书亦有:“告知蒲州相公”云云,是身后之祸,其为凤磬下石无疑(根据张四维的种种表现,以及敬修绝命书里的指认,他落井下石之事应该确凿无疑)康熙修志时,距明未远,秉笔者或虑招尤,故节删曲为之讳耶?(应当是清初时张四维家势力尚在,修志的人怕惹事,因此故意替张四维遮掩)今则公论已章,存之见公致祸之由。不独小人,而凤磬帏公所援引,即以陷公,以怨报德,尤为古今同慨云。”(倒张时,小人作乱也就罢了,张四维是你提携推荐的人,却落井下石、以怨报德,怎不令天下人愤慨)


评论(49)

热度(63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