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郁葱葱201406

名人日记里的太岳

    话说记日记这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的?感觉很少见明朝人的日记,但到清朝写的人就多了起来

  

  • 谈迁《北游录》顺治十二年 乙未

    与朱义儒过吴医。吴于乱时以贱直购得大内书画古器若干,因出杯玦珮瓶注俱旧玉各一,又宋马远《商颂图》,高宗所书李息斋竹二幅,苏子瞻竹一幅,吴仲圭《山水图》,元人 《碧桃图》……又玳瑁扇一,系张居正书进。

【谈迁在北京经人介绍结识了个古董贩子,贩卖战乱时低价收来的明朝大内古玩,里面有一面老张书写进献的玳瑁扇。话说倒张后大内还继续收藏“罪臣”的书法啊】

  

  • 张謇《张謇日记》光绪十一年乙酉二十五日

    写字。知星海以去年弹李相被议,云当罢斥,往视其稿,则所陈六可杀,以李之权力不及张居正甚远,而弹之者或不免过激,媚之者又藉以立威。孟子曰:“位卑而言高,罪也。立乎人之本朝,而道不行,耻也。”吾重为之慨矣。

【张謇是光绪二十年状元,近代实业家,创办大生纱厂。“星海弹李相被议”即翰林院编修梁鼎芬(字星海)因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(就是中国不败而败,法国不胜而胜那次)中丧权辱国,打压主战派,怒而弹劾之。因为措辞激烈,颇有责怪慈禧“有眼无珠,用贼作臣”的意思,而被处罚。不过把李鸿章和老张类比是几个意思?老张又没干过这种丢人的事,莫挨我圭圭】

  

  • 郑孝胥《郑孝胥日记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绪三十年一月三日

    连日阅《张太岳集》,其为人颇有思想,晓轻重,不甚为书卷习俗所拘,诚美才也;策边事以无事有备为主,大致平正(看过太岳集的人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他吧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绪三十年一月四日

    阅《明史·张居正传》,颇右居正;《明史纪事本末》于《江陵柄政》篇则诋之甚力,似沿怨家之论也(明史里对老张评价较高,而谷应泰在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则狠狠诋毁,看来是出于私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绪三十年一月五日

读《明史》,作《戚元敬》诗一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民国十四年九月十日

   迟程九来访,示戚继光像及《止止堂集》,求代吴佩孚题字并代作序。跋可来谈,商印《四库全书》事,章士钊、梁鸿志等皆颇出力。夜,雨。

【郑孝胥是光绪八年的解元,做过李鸿章的幕僚,民国22年之后成为伪满洲国国务院总理😅😅大哥你看戚继光相关时有没有想过后来自己会当汉奸啊】

  

  • 翁同龢《翁同龢日记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

    讲史数段。又言张江陵在讲筵大声曰:色“勃”如也 ,读若“备”。

【圭圭一共就大声了一次究竟要被处刑到什么时候啊。圭圭:我说读勃就是读勃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五日

   阴,午后大风,晚又晴。卯正入,生书仍涩,下时已七刻。膳后已初来,满书五刻多,而汉书读极费力……已而疲倦,减读五号,至申初三刻粗毕,遂退。是日进讲“明神宗母李太后委任张居正,每称之曰先生而不名”一段,略问数语,未及功课。

【感受到了翁老师对学渣同治深深的无力。这天讲的内容很有深意啊😋😋话说翁老师背地里吐槽同治又懒又笨,但老张在私人书信里一直都是夸小摆,多好的老师啊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同治五年十月三十日

   是日进讲“张居正进《帝鉴》等”一段 ,太后垂问明神宗及张居正事,奏对数十语……

【慈禧询问“明神宗及张居正事”?怎么感觉有点微妙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绪六年九月十八日

   主事夏震川递封奏二件,一言治国之本有六,一则论战事,大略可战者十,不可战者一耳,摺盈寸,虽无违悖,然诋时政例外浮收,使朝廷受恶名,并指斥政府无人及责恭邸(有人上疏diss朝廷和恭亲王),以为张江陵之不若(这句没看懂,是把恭亲王比老张?还是说想学老张但没老张的能耐?)诚切直,惜迂阔耳 (翁同龢觉得这人出发点是好的,但有点天真和迂腐)

【都是教小皇帝和应付太后,翁同龢会不会有什么特别感想】

  

  • 恽毓鼎《澄斋日记 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绪三十年九月十一日

从罗镜湘处借《张江陵全集》,灯下先检《行实》一卷读之,激顽起懦,奋然兴效法之思,虽至灯昏目眵,犹抚卷不忍释手。其《书牍》十六卷,最见担当一世驾驭群才手段,即寥寥数语,亦洞中机宜,杀活在手。嗟乎!纪纲日坠,名实乖舛,安得如江陵者一救时艰哉!

【看太岳文集第一天——疯狂爱上了他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七日

   连日看《张江陵书牍》十六卷毕,作书后一 篇。

【半个月看完书牍部分,写读后感一篇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二日

  买《中国六大政治家》第三编《诸葛忠武侯》、第四编《李卫公》,皆李孟符(岳瑞)辑撰。余自得初编(管子)、二编(商君)、五编(王荆公),研绎有深昧,于新旧政治、学识所得甚多,叹为古人未究之伟著。今又得此二编,可作一旬快读矣(尚缺第六编《张江陵》)

【收集丛书全册中……缺少老张那一册😝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二日

做《题张江陵书牍》:

  十年前,吾友犍为罗舍人迪楚与余论相业,必举张江陵(十年前和朋友谈论名臣时,就很推崇张居正)谓异日公宰天下,当以江陵为师(朋友勉励我如果有一天能身居高位,要学习张居正的做法)余虽不敢当,而心服其言。尝作《张太岳全集书后》一篇,以致景行之志。备员讲幄,疏凡百余上,特蒙孝钦显皇后“忠爱敢言,事理明白”之褒(日记的主人是翰林学士兼讲官,孝钦显皇后即慈禧)自鼎湖泣血以来,一官无足重轻,不得稍行其志,解组居京师,意未尝一日忘天下也。重负良朋期许之意,每用怅然。去岁得是编,上下两册,颇便携究,时列案头,反复寻绎(自己得到太岳的文集后爱不释手)上游告变,四方解体,天下事渐不可为。然苟得江陵其人,任怨任劳,力肩艰巨,综核名实,振厉纪纲,究竟尚能收拾得一半(现在天下纷纷,如果能有张居正这样的人,或许可以收拾时局)此余所以手是编而奋起也。又书九字云:“苟有用我者,执此以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民国二年二月十八日

   《中国六大政治家》,梁任公编《管子》、《王荆公》,麦孟华编《商君》,实为治法家言之金科玉律,不第明古谊发幽光已也。(有意思,因为老张行法家之术被明朝人骂,到了清末反而大家推崇法家)明末六大家,一为管,二为商,三为诸葛,五为王,六当为张江陵。不知第四当属何人李岳瑞以唐李德裕当之。赞皇只是能臣,非政治大家,岂能列管、商、王、张之间(李德裕被无情拉踩)

【恽毓鼎官职虽然不高,却在奕劻、袁世凯和瞿鸿禨的党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他受袁世凯指使,二个月内弹劾倒了首席军机大臣瞿鸿禨和两广总督岑春煊两位重臣。有意思的是,恽毓鼎在日记里表现出对历代变法人物的崇拜,现实里却向对戊戌变法持同情态度的瞿、岑两位开火,人性真是复杂啊(看了几篇他的日记,他的态度应该是反对学习西方,觉得学管、商、王、张就足够了)】


感觉清末的人比明末的人还要思念老张呢,到清末老张基本就是一致好评了,连夺情没什么人提了😋😋

评论(18)

热度(72)
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