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郁葱葱201406

太岳的历史观

一、圭的正统观

  通过《〈资治通鉴〉直解》中对各个政权是否立“纪”,来显示他是否认可其正当性。下面我们看看他对于割据政权的态度:

1、三国时期,视蜀为正统

  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秉持“正魏而伪蜀”的观点,但《〈资治通鉴〉直解》作为《资治通鉴》的辅导教材,却一反这种观点,以蜀汉为正统。

  《直解》中为蜀汉立《后汉纪》,但没有给魏和吴立“纪”。同时,在文中称蜀汉君主的“谥号”或“主”,而对曹魏和孙吴君主直称名讳。

  对此,老张给出的解释是:“以其本帝室之胄,而仗大义以讨汉贼,功虽未成,名义甚正,故以接汉家正统”。

【好像因为偏安,从南宋开始大家对三国的正统观就变了?毕竟成书于明的《三国演义》就是尊刘贬曹】

2、南北朝时期,视南朝和北魏为正统

  《资治通鉴》认为“晋隋之间的宋、齐、梁、陈与魏、齐、周均为‘无统’之列”。但老张对此观点并没有全盘接收。

  《直解》中为南朝立有《宋纪》、《齐纪》、《梁纪》和《陈纪》,但没有给北朝各政权立“纪”。在直解南北朝君主时,称南朝君主的“谥号”或者“主”,故可以认为是以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为正统。虽然没有给北魏立“纪”,但也称它的君主的“谥号”或者“主”,说明在他看来,北魏也有正统性,但略低于南朝。

  孟子认为蛮夷可以通过学习华夏文化成为华夏族的一员,因此老张没有完全否定北魏的正统性。在《直解》中他也充分肯定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:“夫魏主以戎狄之君,僻处朔野,其于礼乐教化,令非素具,事不习闻。乃能慨然修古帝王之业……”

【其实我觉得北周也可以被视为正统吧】

3、宋、辽、金并立时,视宋为正统

  他为北宋和南宋立《宋纪》,没有给辽朝和金朝立“纪”。称宋朝君主的“庙号”,而称辽朝君主和金朝君主名讳。

【这个从古到今大家的意见应该都很统一吧?】

4、不承认武周的正统地位

认为武则天只是皇后,不是皇帝。

【曌姐:小伙子晚上来我房间一趟,我们好好谈谈】

  他这么写大家也可以理解哈,毕竟……对吧?其实圭圭对女性政治家态度还是比较开明的,比如他评价娄昭君:“彼虽妇人,亦有远识,非书生竖儒所能窥也。”


二、圭的华夷观

1、对民族融合态度保守

  他认为,唐太宗接受“天可汗”的称号,虽然是安抚夷狄的权宜之计,但是堂堂天子“而甘同虏酋之号,则陋莫甚矣。是以终唐之世,其治杂夷”。

【圭圭认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不对的,和虏酋打成一片不仅掉价,还为国家安全埋下了隐患(历史局限性,原谅圭吧)】

  至唐朝中期,唐廷往往借蛮夷之兵平息叛乱,派遣宗室之女与蛮夷和亲,“列至五代,而中原之地,悉为戎马之场,皆太宗好大喜功之一念启之。”

【认为唐后期和五代十国十国的混乱都源自于此(二凤粉息怒,圭圭认为玄武门太宗做的对,就原谅他吧)】

  “故先王之制,内华外夷,正名辨类,不以夷狄乱我中国,亦不以中国变于夷狄。”说后世应当以唐太宗为戒。

【老张的华夷观比较保守,他认为华夷有别,对外族比较排斥,有明显的大han zu主义思想】

2、以守为主,以战促和

  他赞同汉文帝抗击匈奴的方式,采取防御措施,只将夷狄驱逐出境,不发兵深入。

  反对汉武帝主动派兵三次讨伐匈奴。认为这导致了海内虚耗,盗贼蜂起。

  同时也称赞唐太宗不主动出击突厥的观点,认为唐太宗的言论 “深得中国之大体,使外夷闻之,亦当心服,边将知之,不敢邀功,此所以终能雪耻除凶。致颉利之请朝。而贻边境无穷之利也。”

【老张这个防守为主的观念其实也和明朝当时的现状有关,对于北边的敌人,国力和军力不允许主动出击】

  老张当然也不是软弱的绥靖派,他对战争的理解是:打是要打的,但打的目的是服务于谈判。

  他认为:“如果不战而和,则制合的权力在对方,但是如果战而后和,则制合的权力在我方。因此“要使中国常操其柄,因我之战,可以益固其和心,因彼之和,可以益修吾战备,御虏之策,莫善于此。”

【用“打”来坚定对方求和的心,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】

圭圭以北宋为例具体谈:

  他对寇准提出的对契丹先战后和的策略是赞成的,“寇准岂不知战为危事。盖战胜而后与之和,则制和在我,而和可久长。惜乎!”(打疼对方后再和谈,和平才能长久)

  可惜宋真宗主张与契丹讲和,老张认为“真宗虽仁义,但是不勇武,急忙与契丹讲和。”此后,宋朝给契丹岁币不断增加,以至于国力衰微,导致了靖康之祸端。

(圭圭认为宋真宗太急于和契丹讲和了,从而助长了对方的气焰狮子大开口)

  “故御虏者,必以和好为权宜,以战守为长策,此不易之论也。”

(老张表示:对待敌人,“和”只是权宜之计,备战才是长久之策)

【其实老张对于北部边患的策略我觉得是合理的,在明朝当时的国力下,这是最符合实际的选择了】

3、南北分治

  张居正认为南北态势不同,因此采用的策路也应该不同,“南北夷虏之势不同,其处之道亦异。”针对 “北虏”,主要是防御为主(即上一条中的策略),提出“外示羁縻、内修战备”的指导思想。同时,针对西南夷地区,主张坚决重拳出击,以打为主,兼用安抚。

【其实就是柿子捡软的捏……】

4、以夷制夷

  老张指出, “蛮夷”反复无常,不值得信任,“制虏之道,惟当视吾之修否。服则怀之,叛则御之,得其好言不足喜,得其恶言不足怒也。”(蛮夷反覆无常,不要因为他们的顺从而得意,也不必因为他们的反叛而生气)

除了单纯的军事行动,政治操作也很重要:

  • 分化蒙古

第一,以离间手段分化俺答。俺答的侄子老把都死后,其子青把都继位,但威信不高,俺答长子黄台吉想借此吞并老把都所部。张居正主张扶植青把都,利用离间计对抗黄台吉,“多行间谍以疑其心,时用利饵以中其欲”,以期达到“待其两敝,而归命于我”的目的。

第二,采取“封爵赐职”的手段分化俺答。张居正认为:“封爵于国体本尊,且可分虏之势,未为不可。”即以封爵的方式,将俺答部落划分成若干股小势力,使俺答内部产生矛盾。同时封爵的等级不同,将会引起各部为得到更高的头衔而相互拼杀,进而导致整个他们内部的分裂。

第三,主张以俺答牵制土蛮。针对土蛮部更不老实的情况,利用俺答监视和牵制士蛮。明廷多次受到由俺答提供的土蛮入侵的情报,“近日俺答报土蛮东犯,其言不虚”。在这样的手段下,土蛮部对明朝的威胁性大大降低,“东虏屡窥边境,久未得利”。

评论(138)

热度(167)

  1.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